雷泽翻译版
九月 5, 2024
合一经(瑜伽经) #
【译者前言】 #
谨以此文提供新视角来抛砖引玉。只有多视角+内在深思,才能破除权威,以达真正觉醒。
【正文】 #
第一部分:沉思反省篇 #
1.1 现在,开始对合一的指导。
1.2 合一是对心智*的破解与抑制。
1.3 然后,我们才能安住于真我本性之中。
1.4 否则,我们将认同于心智。
1.5 心智的运作,有的痛苦,有的不痛苦,工可分为5种:
1.6 正确认知、错误认知、想象或假设、睡眠、记忆。
1.7 正确认知来源于直接感知、推理和可靠信息来源的传导。
1.8 错误认知是虚假的知识,它与实际情况不符。
1.9 想象或假设是基于有限视角,其内容往往不完善、不可靠。
1.10 睡眠和记忆与其它心智的运作特性不同,但也都是心智的运作方式,也都是特定的心智程序。
1.11 记忆是不让心理印象消散。 1.12 这些思维流动通过实践和不依附而被控制。 1.13 实践是为了获得稳定性而进行的努力。 1.14 当这种实践在长时间内持续进行,且带有虔诚的 devotion 和不中断时,便变得扎实。 1.15 对见到的和未见到的事物的不贪求带来对意识的掌控。 1.16 这表现为对三种属性的漠视,由于对内在者的了解。 1.17 认知的冥想伴随着推理、辨别、幸福感和“我是”的意识。 1.18 另一种冥想是通过练习警觉的心理悬停,直到只有微妙的印象剩下。 1.19 对于那些无形的生物和那些融入合一意识的生物,世界是原因。 1.20 对于其他人来说,清晰是由信仰、精力、记忆和平等心的沉思所引导的。 1.21 平等心的沉思对那些欲望最强烈的人最接近。 1.22 根据使用的温和、中等或强烈的手段还有进一步的区分。 1.23 或者通过对上帝的投降。 1.24 上帝是一个特定但普遍的内在者,不受痛苦、行为、印象及其结果的影响。 1.25 在上帝中,智慧的种子是无与伦比的。 1.26 上帝不受时间的限制,是即使是古代智者的老师。 1.27 上帝的声音是“Om”。 1.28 对“Om”的重复应该带着对其意义的理解。 1.29 从中获得内省,以及障碍的消失。 1.30 疾病、懒散、怀疑、缺乏热情、懒惰、感官欲望、迷失要点、不稳定——这些心理障碍是障碍的表现。 1.31 疼痛、绝望、紧张以及灵感和呼吸的混乱与这些障碍并存。 1.32 为了防止这些障碍,应不断实践一个真理。 1.33 通过培养对幸福的友好、对痛苦的同情、对美德的高兴和对恶行的漠视,心灵变得纯净。 1.34 或者,可以通过均匀的呼吸和保持能量来获得心理平衡。 1.35 或者通过更高感官的活动来获得心理稳定。 1.36 或者状态中的无悲光明。 1.37 或者心智将那些摆脱了强迫的人作为集中对象。 1.38 或者依赖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 1.39 或者通过所愿的冥想。 1.40 在合一中掌握的范围从最细微的原子粒子到最广阔的无限。 1.41 当心智的激动得到控制时,心灵变得如透明的水晶般清澈,能够变成任何呈现的形式:认识者、认识的行为或所认识的事物。 1.42 辩论状态是言辞、其正确含义和知识的混乱混合。 1.43 当记忆被净化,心灵闪现为仅仅对象本身时,这称为非辩论性。 1.44 以这种方式,冥想和超冥想有微妙的对象也被描述。 1.45 微妙的领域以没有模式或区别标记的纯物质为终点。 1.46 这些构成了有种子的沉思。 1.47 当达到超冥想状态的纯净时,便有了纯粹的精神意识流。 1.48 在其中存在着最高的智慧。 1.49 在更高意识状态中获得的智慧不同于通过推理和证词获得的智慧,因为它指向特定事物。 1.50 思维的习惯性模式阻碍了其他印象的出现。 1.51 当这种模式通过暂停心智所有变动的方式被压制时,便达到了无种子的沉思。 第一部分完
第二部分:关于精神纪律 #
2.1 苦行、对神圣经典的学习和对上帝的奉献构成了神秘合一的纪律。 2.2 这纪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主的心智固定,不受所有污垢和激动的影响,或对自我现实的关注,并减轻痛苦。 2.3 五种痛苦是无知、自我主义、依附、厌恶和对生命的执着。 2.4 无知是所有其他痛苦的根源,无论它们是潜在的、减轻的、部分克服的还是完全活跃的。 2.5 无知是把非永恒的看作永恒的,把不纯的看作纯净的,把邪恶的看作善的,把非我看作我是自我。 2.6 自我主义是把知道的力量与知道的工具认同在一起。 2.7 依附是那种对快乐的磁性模式,将人拉向这样的体验。 2.8 厌恶是那种对痛苦的磁性模式,将人推离这样的体验。 2.9 以自身能量流动,即使在智者和愚者中都建立着不灭的生命欲望。 2.10 当这些模式很微妙时,可以通过发展它们的对立面来去除。 2.11 它们的活跃痛苦通过冥想被摧毁。 2.12 行为的印象根植于痛苦,并在现在和未来的生命中出现作为经历。 2.13 当根存在时,其结果就是出生、生命和经历。 2.14 它们的果实是快乐或痛苦,取决于它们的因是美德还是恶行。 2.15 对智者而言,一切都是痛苦的,因为变化的痛苦、焦虑和净化行为。 2.16 尚未到来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2.17 可避免的原因是将外部世界强加于未见世界之上。 2.18 经验的世界包括元素和感官的作用。它的性质是认知、活动和休息,目的是体验和实现。 2.19 影响经验世界的属性的阶段是专业化和非专业化,区分和非区分。 2.20 内在者仅仅是纯粹的意识,尽管纯净,却通过心智看到,并被自我所识别为仅仅是心智。 2.21 见的存在是为了看到者的缘故。 2.22 尽管创造对已达成目标的人被认为不真实,但对其他人而言,它仍然是现实的。 2.23 观察者与创造的结合是为了明确认识客观世界,以及识别观察者的本质。 2.24 这种结合的原因是无知。 2.25 观察者的解脱是由于观察者与所见的分离,无知的消失。 2.26 持续不断的辨别实践是获得解脱的手段。 2.27 稳定的智慧在七个阶段中显现。 2.28 通过持续实践合一的肢体,污垢
*名词释义 #
-
心智流:
- 心智是安装在大脑(硬件)中的程序(软件),它是一刻不停地在工作的,所以称为“流”。
- 包含AI编程心智、家庭学校社会灌输心智、各种后天观念心智等。
-
看见者:具有认知和洞见能力的主体, 也就是真正的自我、先天的自我。